罗家英的选择:用保险为爱留一份底气
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,我们习惯了把“保险”当作一种金融产品、一种理财工具,甚至是一种被动的支出。但罗家英的故事,却让我们重新理解了保险的本质——它不是冷冰冰的数字,而是一份温柔的安排,是一个人对爱与责任的深刻回应。 2024年,78岁的罗家英在接受港媒专访时坦然表示,自己已放弃化疗,选择以注射女性荷尔蒙的方式延缓癌细胞扩散。他说:“我最多还有八年、九年生命。”语气平静,心态豁达。他没有恐惧死亡,反而更珍惜余下的时光,希望多旅行、多享受生活。他甚至已经规划好自己的身后事——土葬,与妻子汪明荃合葬。 但最让人动容的,是他为妻子新增了两份香港保险,受益人写的是汪明荃。他说:“她辛苦赚的钱自己管很合理,我们吃饭都AA制。”这句轻描淡写的背后,是一份深沉的体贴。他预估自己会比妻子早逝,于是提前为她安排好一切,哪怕她听到这些时“全无反应”,他也不在意。他知道,真正的爱,是不需要回应的,是默默守护的。 四度抗癌,花光积蓄:保险不是消费,是底气 罗家英曾在2004年、2014年两度患上肝癌,2019年又确诊前列腺癌,如今复发。他坦言,自己没有买医疗险和重疾险,所有治疗费用都来自个人积蓄。多年来的抗癌之路,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积蓄。 这一次,他终于决定买保险,但由于健康状况无法投保重疾险,只能选择投资类保险,将受益人写给妻子。这份迟来的决定,既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,也是对爱人的最后守护。 他说:“以前总觉得保险是‘骗钱’的,根本不信。”但命运最残酷的地方在于——等你信的时候,可能已经晚了。 香港保险的优势:为未来留一条退路 罗家英的故事,也让我们重新审视香港保险的价值。香港的重疾险以多次赔付著称,常见疾病如癌症、中风、心脏病等,赔付次数可达五六次以上。即使疾病复发、持续、转移或新发,只要间隔期符合要求,仍在保障范围内。 此外,香港保险的储蓄分红险也具备强大的税务规划功能。理赔款和分红收益目前不在征税范围内,既可实现资产稳健增长,又可规避未来可能的遗产税风险。尤其在CRS监管持续升级、全球税务透明化的背景下,香港保险成为越来越多家庭进行财富管理与传承的重要工具。 留给爱的人,不只是金钱,更是尊严 罗家英没有子女,他坦言有些遗憾,但也释然:“没有孩子也少些牵挂。”他唯一遗憾的是粤剧功底无人继承。但他仍然选择用保险,为妻子留下一份保障。他知道,自己无法陪她走完余生,但可以在...